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自拍晒照 > 正文
    购物车
    0

    【临城母亲河的故事】泜河:临城县母亲河的“前世今生”

    信息发布者:shuaishuai123
    2018-06-07 09:22:52   转载

    泜河发源于县内西部太行山主脉,东西横贯临城县境,东出临城地界汇入华北大平原上的滏阳河。泜河在临城境内全长94.65公里,流域面积506.2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三分之二。早在新石器晚期,就有临城先民在此居住,迄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曾经在这条河上商贾云集、千帆竞发,它是唐宋时期最主要的路海贸易通道,也诞生了泜河流域的人类文明。

    汉代房子(临城县西汉置县,属房子县地)以产白锦著称,“房子锦”闻名全国,时与蜀锦媲美。《古文苑》载,曹操夫人卞氏著文“故送衣服一笼,文娟百匹,房子白锦百斤”。西晋左思《魏都赋》曰“锦纩房子”,即房子出御锦之意。宋代《元和郡县图志》载,临城(唐天宝元年房子县始改名临城县并迁今址)锦“色夺霜雪,光彩鲜洁,异于常锦。岁贡其锦,以充御府”。隋唐时期,临城曾是邢窑白瓷的重要产地,邢瓷以“类银类雪”而闻名中外。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泜河两岸的陈刘庄、西双井、岗头、祁村等十几处邢窑遗址的相继发现,使这些已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遗址重新彰显出昔日的辉煌。这些闻名遐迩的“房子锦”和“邢窑白瓷”无一不是通过当是“泜河”输送到各地,可以说是当时的水运“丝绸之路”。


      “泜”,《说文解字》中解释为暗河、潜流水的意思。字的左边是水,右边是一条河分两叉。意思是一支在地面流动,另一支潜入地下,然后再出地面,成为明河。临城过去有句民谚:“九沟十八汊,三断绿阳河。”这“三断”就是说这泜河有三处断流的现象。这第一断就在临城县境内的澄底村。当河水流至这三个地方,河面水量就忽然减少,渗入沙层,几乎枯竭。实际上就是明河变成了地下河,伏流几里地后再涌流出河床,恢复常态。这就是“泜河”名称的由来。


    我的父亲老家就在泜河边上的水南寺村,据县志记载“水南寺”因为当时在泜河南岸有大的寺庙,继而繁衍生息,故名“水南寺”。父亲小的时候经常和小伙伴一起到河里戏水、摸鱼摸虾,爷爷说:“当年我们老家的门口一到雨季,脚踩墙根水都往上冒,村里的庄稼地都是用河里的水灌溉”。


      泜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恶化,始于1958年大跃进。在“人定胜天”的口号下,泜河上游修建了十几座水库和几百座塘坝,将母亲河一道道拦腰截断。其中最大的是临城水库,总库容达1.7亿立方米。实事求是地说,这些水库曾经发挥出积极的作用,尤其在防洪方面。1963年8月2日起,泜河流域连降特大暴雨引发山洪,临城水库入库洪峰最大流量5565立方米/秒,出库最大泄量2448立方米/秒。如果不是临城水库拦截并削减部分洪峰,洪水造成的惨重后果不堪设想。但是,随着河水断流,河床裸露,水库下游的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清澈见底的河水不见了,绿意盎然的芦苇干枯了,歌喉婉转的莺鹭飞走了。河滩里只剩下一眼望不到边的沙砾。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随着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原来属于集体的土地和树木承包到户,过怕了集体所有制的人们恨不得把所有属于自己的东西都划拉到自己家里。也不知哪个村哪个户哪一位目光短浅的乡亲带头,几乎一夜之间凡是成材的树木都被砍伐殆尽。泜河上游的沟沟岔岔,原来生长着茂密的树林,转眼间成了光秃秃的荒山荒坡。失去了森林,不仅失去了绿色海洋的风景,失去了富含负氧离子的空气,更严重的是植被破坏,失去了森林的涵养功能,水土流失的速度大大加快。这些地方平时干旱缺水,一遇暴雨又极易形成泥石流。从此以后,泜河中上游尤其是丘陵地带的河沟里,很难再看到清澈的溪流。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西部山区在“靠山吃山,有水快流”的思想指导下,一哄而上掀起了采矿热。当时,河道管理和环境保护的政策和措施没有同步跟上,选矿和板岩加工的业主们把原本郁郁葱葱的山体挖得千疮百孔,在山沟里、河滩上甚至河道、公路旁,随处可见倾倒的尾矿和废渣。一到雨季,山坡上失去植被的山体夹杂着尾矿和废渣随着山洪流向泜河,并最终汇入临城水库。位于泜河南支流的西台峪水库,曾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淤平,九十年代清淤后石坝加高3米,不到一年又被淤平。随着尾矿不断排入,泜河上游河道水质逐步恶化,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已变成“黑河”,污浊的河水牛羊不能饮用。




    2016年“7.19”那场洪水更是将整个河道淤平,同年,临城县政府拿出“敢叫日月换新颜”的气势狠抓落实,分三段对泜河主河道总长20公里进行综合整治,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泜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第一段(泜河临城上游段综合整治项目)长6.87公里、总投资2.7亿,治理区域为--临城水库坝下至射兽村南河道。第二段(泜河县城段治理项目)长3.44公里、总投资1.7亿,治理区域为--射兽村南河道至城南门大桥。第三段(泜河下游段)长约10公里,治理区域为--城南门大桥至临内隆县界,目前正在做前期规划。


    挖掘机、铲车来往如梭、轰轰隆隆,头戴安全帽的工人们挥舞铁锹、搬运物料、平整沙坑、拆除影响建筑等等。项目相关负责人说:“此次泜河改造工程主要包括:河道疏浚、河岸修复、河道防渗、两岸绿化、泜河县城段生态治理及滨河道建设。项目建成以后按照20年一遇洪水设计临城县域区河段防洪标准大大提高”。


    河长制的建立,自然河道改成生态河道。


    按照“一河一长、一湖一长、一库一长、一地一长”的原则,全面贯彻党的十九 大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自觉践行五大发展理念,遵循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主要任务,健全深化河长制工作,构建责任明确、分级管理、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及水库管理保护机制。生态好了,泜河两岸的农家院又红火了。在水库上游坝下“延峰渔家乐”里,灶上火正旺“滋滋”烤着全羊,王芳说:“公司聚会两天前就预定了烤全羊,来这里钓钓鱼,现钓现吃,从石家庄过来的功夫儿,羊肉就烤好了。”邢台市委常委、临城县委书记宋向党强调“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领会习 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打赢绿水保卫战,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建设生态、美丽、文明之河、产业之河、富民之河,打造山区水城。”


    今年以来,通过景观水面与两岸绿化建设构建生态城市绿色肌理,将绿地空间与泜河水面、河道两侧的绿化、河堤绿化同城市发展脉络相结合,滔滔河水又恢复了往日的激情,美丽滨河泜河河畔生态湿地、运动休闲广场、市政基础设施正在昂首前瞻,岐山湖、崆山溶洞、普利寺塔、息波亭,这“湖、洞、寺、亭”见证着泜河历史的文化底蕴,像桐花村的“雪浪石”、岐山湖的农家乐和渔家乐、几亿年前形成的地下溶洞、北陈村的“百年梨园”、水南寺绿岭基地的薄皮核桃,还有普利寺塔下邢窑陶瓷烧制技艺非遗传承人张志忠成立的邢窑瓷业有限公司”等等,这些无一不是生态、文化旅游相结合的产物,临城以泜河综合治理为基石,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是助力精准脱贫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抓手。




    随着整治活动的开展,泜河开始流水潺潺,鸟语花香,住在附近的杨阿姨说:“我现在不用跑三里地去行政广场锻炼身体了,每天岸边溜达一圈,坐在岸边亭子里,看着清澈的河水,呼吸着清新空气,别提心里多得劲儿了”!


    临城县水务局局长张会清说:“目前泜河县城段、泜河上游段随已初具规模,但我们还需要攻坚克难,后续挑战工作刻不容缓。”


    尽管挑战存在,但泜河的巨变带给我们的更多的还是希望。



    作者:鲁敏 临城县委宣传部新闻科

    (来源:牛城晚报)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